NOIP-联赛简介
最后更新于
这有帮助吗?
最后更新于
这有帮助吗?
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(英語: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,简称:NOIP)是组织的、面向中国(含港澳)中学生的竞赛,由主办。初赛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六,复赛在每年11月第二个周末举办。NOIP(普及组及提高组)从2019年起“由于某种原因”暂停,自2020年起又恢复。
1983年12月28日,物理学家向中国领导人表示“国外认为,搞软件15—18岁较有利”。1984年2月16日,邓小平参观上海市展览馆举办的十年科技成果展。邓小平在观看过计算机演示后指出“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”。同年,创办。当年参加竞赛的人数超过8000人。中共中央领导出席了首届竞赛颁奖大会,并对此项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。
1985年起,CCF每年固定举办。1995年起,举办NOIP,每年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统一组织。
NOIP是一项面向中国(含陆港澳)中学生的信息学竞赛和普及活动。CCF官方称NOIP的宗旨是“旨在向那些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;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动力和新的思路;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;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计算机人才”。NOIP的官方定义是“课外性质的因材施教活动”“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”,目的是“在更高层次上推动(信息学技术)普及”。但事实上,NOIP的专业性比较强,在学习深度、时间、参加者素质上有较高的要求,远非“业余时间参加的课外活动”。
目前参赛者可以选择使用、、三种编程语言,初赛不同语言考题不同,复赛试题相同。具体的内容则在竞赛大纲中体现。
2016年11月1日,发布通知:2020年开始,除NOIP以外的NOI系列其他赛事(包括、、、)将不再支持Pascal和C语言;从2022年开始,NOIP竞赛也将不再支持Pascal语言。即从NOIP 2022开始,NOI系列的所有赛事将全部取消Pascal语言。在无新增程序设计语言的情况下,NOIP系列赛事自2022开始将仅支持C++语言。
NOIP分为初赛与复赛;按参赛对象分为普及组(主要为初中)和提高组(主要为高中)但不限于年级。提高组试题比普及组略难。
初赛通过笔试,筛选出10%~15%的报名者参加复赛。
自2019年开始,部分省的NOIP初赛将改为上机测试。
复赛为上机现场编程。并于当日或次日公布初测结果(2011年以前)。2011年后由CCF统一测评,并于大约一周后公布结果。复赛最初为三道题,自1999年起改为4道题。以上都是于同一天测试,其中提高组为上午,普及组为下午。
NOIP中成绩优秀的非高三选手,可以作为省代表队成员参加全国决赛(NOI)及夏令营比赛(部分省市代表队人员须经过选拔赛决出)。NOIP获奖选手同样具有保送资格,并且成绩优秀的选手能够当场获得高校点招,免试进入名牌大学。夏令营作为全国决赛的扩大赛,本身不具有保送资格,但如果选手之前已获得NOIP一等奖,则同样可以参与现场保送。2013届及以前获得提高组复赛一等奖的高中毕业生可免高考,而通过大学的保送生考试直接被录取。
2011年起,NOIP提高组复赛改为6题,分两天测试(周六、周日上午,每日三题)。可以使用的编辑器是 Develop Studio、Free Pascal IDE以及北航GAIT研究组开发的(GAIT Universal IDE)等。自发行之后NOI、NOIP被要求使用NOI Linux,但许多省因为技术原因仍在使用系统,其中C/C++仍在使用作为IDE。
自2020年起,NOIP改为4道题,同时考试时间改为4.5小时。
初赛一般在每年10月第三个星期六,复赛一般在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六举办(2011年NOIP开始提高组复赛分为周六、周日两天),竞赛时间及赛程据CCF当年规定执行。复赛参赛者要提前一天赶到考点,以交纳参赛费、领取准考证并试用机房。目前,复赛提高组的比赛时间是每场3.5小时。
2010年11月19日,教育部宣布取消了各项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等奖以下的资格,改由所在地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给予20分及以下的加分。调整政策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适用,2010年(含)以前已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,仍可适用调整前的相关政策。
根据教育部现行《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办法》中关于保送生选拔条件的规定,获得NOIP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,均具有保送进入高校就读的资格。部分地区一等奖获奖选手还享有高考加分优惠,具体情况视省招办政策而定。获奖选手可申请参加和保送生考试,经高校测试通过,可享受高考降分优惠或直接保送录取。
自发行之后NOI、NOIP被要求使用NOI Linux,但许多省因为技术原因仍在使用系统,其中C/C++仍在使用作为IDE。由于其头文件检查不严格,导致许多参加者在复赛NOI Linux的测评环境下失去题目的全部分数。
参赛者一般将NOIP视为大学“敲门砖”,2011年之前中国较为重视在各类奥赛中获奖的“专才”,NOIP获奖者可以获得高校保送或优惠录取资格,因此参赛者多以拿奖、争取资格为目的。2010年11月19日,宣布取消各项全国决赛一等奖以下的高校保送资格,2011年起正式施行,包括NOIP在内的多项奥赛遇冷。此后NOIP参赛者中有很多是以争取资格为目的的。
由于信息学竞赛应试的需要,参赛者常常需要使用一些与软件设计理念相悖的技巧,例如为了在时限内完成子任务,完成选手使用自己编写的整数读入函数“快速读入”广为流行;选手为了快速录入竞赛的程序,普遍不重视源程序的缩进、排版、变量命名。
中国计算机学会于2019年8月16日在其官网及中国信息学奥林匹克官网发表公告声称,“由于某种原因”,全国信息学青少年奥林匹克联赛从2019年起暂停举行。
中国计算机学会于2020年1月21日在中国信息学奥林匹克官网发表公告声称,“由于CCF将可能获得有关部门的经费资助,CCF决定恢复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”。
(,存于)